在橄欖山的論述中,耶穌說:「你們可以從無花果樹學個比方:當樹枝發嫩長葉的時候,你們就知道夏天近了。這樣,你們看見這一切的事,也該知道人子近了,正在門口了。」(太24:32,33),時代論者急不及待就主張,無花果樹是象徵以色列人,其發旺表示以色列複國,是預示著主快來了。這種說法與另一卷福音書所講的不配合,也誤解了耶穌所要表達的意思。
(1) 路21:29-31的記載不獨有無花果樹,還有各樣的樹
主設比喻對門徒說:「你們看無花果樹和各樣的樹;他發芽的時候,你們一看見,自然曉得夏天近了。這樣,你們看見這些事漸漸的成就,也該曉得神的國近了。」,請注意此處除了無花果樹外,還包括了其他的樹,如果無花果樹是指以色列,其他各樣的樹又代表甚麼,由此可見,無花果樹在此處用作代表以色列是斷章取義,抽離原文,作沒有理據的臆測(註)。
(2) 解經必須基於上文下理
還有,太24:32,33上文是耶穌對門徒問及有關聖殿被毀及祂再來的預兆的答覆(太24:3),預兆的內容有各樣的災禍、假基督、假先知和天象的變化等,耶穌接著用一個比方(即太24:32,33)來解釋這些預兆的目的,就是要門徒警醒預備祂來。而在路21:29-30則用「比喻」這個詞。
甚麼是比喻呢?「比喻」是文學上的一種修辭方法,有「本體」和「喻體」。舉例來說,「月兒像釣鉤」,「月兒」是本體,即作者原本要說的對象,而「釣鉤」則是喻體,用以比喻或形象化地描述形容本體的事物。
主說:「你們可以從無花果樹學個比方:當樹枝發嫩長葉的時候,你們就知道夏天近了。這樣,你們看見這一切的事,也該知道人子近了,正在門口了。」這無疑是個比喻句,也很容易將它一分為二:
喻體句子:你們可以從無花果樹學個比方:當樹枝發嫩長葉的時候,你們就知道夏天近了。
本體句子:這樣,你們看見這些事漸漸的成就(太24:4-29),也該曉得神的國近了。
這裡,比喻的喻體「無花果樹」的本體是「這些事」,就是上文預兆的內容(各樣的災禍、假基督、假先知和天象的變化等),而比喻的喻體「夏天」的本體是「神的國」。
這些比喻句都是用以指向上文的整段的資訊,志在告誡人小心警醒忍耐,這與某一些經文單單以「無花果」這個單詞來比喻「猶大國」(耶24:1-6),完完全全是兩回事,豈可以混為一談?因此,若把太24:32中的「無花果樹」比作「以色列國」實在是隨意臆測,這是不注意上下文及文法的結果,把其他意思讀進聖經裡面,這是異端思想很重要的成因。
註:
張永信 《末世神學初探》 2007年 45,46,57頁